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今天发布《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这是我国首份全面、客观、专业地回顾和展望海洋能源发展的综合性报告,对全球及中国的海洋能源发展进行了分析研判。
报告指出,中国海洋原油产量增量超过全国增量的80%,2022年产量将不断提升。中国海域是勘探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海油海洋油气投产项目居全球石油公司之首。
01.中国海洋油气有哪些勘探新发现?
2021年,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深水取得重大突破。
勘探工作量大幅增长,预计全年钻探勘探井200余口,采集三维地震数据1.2万平方千米;获得勘探新发现18个,包括垦利10-2、妃甸11-3 东、秦皇岛35-5、番禺11-12、惠州33-4、西江30-1、陆丰13-8和乌石16-5等;成功评价垦利10-2、旅大10-6、文昌9-7等27个含油构造。
开发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计划投产海洋油项目17个。中国海域首个大型深水自营气田陵水17-2气田群于2021年6月25日顺利投产,标志着中国已具备1500米超深水自主勘探开发能力。
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扎实推进增储上产工作。
02.海洋原油产量达到多少?
在2021年,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创下新高。预计海洋原油产量将增至5464万吨,超过2015年历史高点,海洋原油产量增量超过全国增量的80%,海洋原油已成为中国原油产量增长的主力军。
2021年预计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达196亿立方米,同比增速5.4%,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6.7%。随着陵水17-2、流花29-2气田相继建成投产,深水、超深水将成为增贡献主力。

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将不断提升,预计原油产量达到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占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天然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同比上涨约6.7%,占全国天然气增量的12%左右。

报告提出,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海洋能源将成为能源增长的原动力。亚洲地区引领了全球海上勘探活动的复苏,从区域看海上探井半数以上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海域是勘探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海洋油气新建投产项目主要分布亚太、欧洲等地区,中国投产项目位居第四,中国海油海洋油气投产项目居全球石油公司之首。
03.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状况如何?
2014 年前因持续高油价刺激,导致全球投资和投机的资金大量涌入, 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数量急剧增加。
其后的油价暴跌致使海洋油气投资锐减,市场需求低迷,供需严重失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开始复苏的迹象被中断。
2021年,市场需求开始复苏,海洋油气投资大幅上涨,但报告预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球海洋工程油气装备仍将处于过剩状态。

中国因大力实施油气增储上产,提升了对工程装备需求,海洋工程油气装备需求和发展较为平稳。
报告特别指出,在全球海洋工程油气装备处于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复苏强劲,供需保持良好状态。在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及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转型力度将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将加快发展,海洋能源将成为最大增长点。
04.国际石油公司投资方向有什么变化?
报告指出,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规模持续增长,30家主要公司2011年-2021年的海洋油气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国家石油公司的海洋油气产最为突出,2021年产量在主要公司中占比达58%。
油气投资方面,主要公司海洋油气产量规模持续扩大,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资本性支出降低, 操作成本总体较为稳定;海洋油气项目数量高度集中于排名前列的公司;各公司盈利能力两极分化,盈利水平总体向好。
在低碳投资方面,报告指出,低碳兼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收购与直接投资是国际石油公司快速开展低碳业务的重要方式,低碳兼并购涉及的技术与地区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海上风电正在成为国际石油公司海洋可再生能源兼并购的重点。

2021年全年低碳兼并购额将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披露的低碳兼并购交易金额超过2020年全年。道达尔与bp贡献了70%以上的兼并购金额,2021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已披露金额约为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