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储氢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21 10:04:55     作者:     来源:本站

标签:

近日,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首棒火炬手李佳军与希腊运动员安东尼奥完成火炬交接,碳纤维制成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当前,上海石化正积极推进碳纤维在储氢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材料”与“新能源”携手并进,加快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

近日,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首棒火炬手李佳军与希腊运动员安东尼奥完成火炬交接,碳纤维制成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当前,上海石化正积极推进碳纤维在储氢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材料”与“新能源”携手并进,加快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布局。

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技术取得新突破。推动氢储运技术的提升和储运成本的下降是氢能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而车载储氢技术的改进将是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点突破环节。其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被寄予厚望。

目前,上海石化积极推进碳纤维用于缠绕气瓶的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已在金属、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此前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上海石化是国内较早研发碳纤维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企业。

早在2012年,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碳纤维成套技术,生产12K小丝束碳纤维。2018年,该公司成功试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今年1月,国内首个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该公司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2022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据了解,大丝束碳纤维用于缠绕气瓶,其缠绕效率是小丝束的3-4倍,可有效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上海石化制氢能力约23万吨/年,已建成供氢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上海石化拥有约23万吨/年的制氢能力,建有两套氢气提纯装置,所产氢气均符合国家氢燃料电池质量标准。同时,该公司拥有较成熟的制氢技术和丰富的用氢经验,与周边地区氢气管网互通,具有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今年9月,上海石化供氢中心建成,日供氢能力达2500公斤,投用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920吨,相当于植树15.8万棵。

打造风光电制氢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区。上海石化大力发展风光绿氢产业。积极开展氢能领域“产学研”合作,今年8月,与华东理工大学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成立氢能联合实验室。当月,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示范性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41吨。下一步,该公司还将积极布局海上风力发电,探索利用风电、光伏电解水生产绿氢,打造风光电制氢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区,力争成为上海市绿氢供应中心。

相关资讯

  • 创新技术,引领发展,得利时亮相青岛石化会议

    为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石油石化工业深度融合,加强“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厂、智慧管网”建设,实现石油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石油石化智能化技术交流会暨石油石化企业数…

    2023/8/16 14:08:17
  • 喜报!风电用屏蔽电泵获2023年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长三角科技合作专项立项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合肥新沪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高端屏蔽泵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和安徽省节能减排要求,并结合产品研究技术攻关需求。2023年4月,公司牵头联合长三角企业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省高校安徽农业大学向安徽省科技厅申报了课题…

    2023/8/14 10:12:49
  • 重庆康明斯“迎峰度夏保供电”项目运营保障全面启动

    夏季供电电力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能源,每逢进入夏季,随着气温骤升,用电负荷需求迅速攀升。如何保障夏季供电稳定可靠,成了每年“电力人”的大考。重庆康明斯勇于担当,充分发挥自身在柴油发电动力领域的技术配套及渠道调配能力,协同合作伙伴提供柴油发电机组及移动电源车等专…

    2023/8/1 10:39:36
  • 自贡网专访|深耕专业 创新求精——“小巨人”企业自贡工业泵公司长成记

    7月11日,自贡网对我公司进行了专题报道《深耕专业 创新求精——“小巨人”企业自贡工业泵公司长成记》。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优质企业的标识,是高质量企业的标志。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50余年专注于工业泵制造,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于2022年入选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

    2023/7/28 13:44:11